数说化院之就业创业
金色的阳光洒落于簇新的校园,青春的气息散发出沁人的芬芳,如春芽、如冬雪,和谐而又勃勃生机。开启尘封的记忆,56年的建校史,宛若一幅画,记载着每一个节点的挑战与超越;更似一首诗,汇聚了数代化院人的辛勤与智慧。
做好就业工作是学院良性发展的前提,更是学院稳步前进的基础。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说屡见各大报刊与媒体,加之我院地处株洲,与沿海城市乃至省会长沙的同等院校相比,无论是原始生源质量还是就业信息平台都存有较大差距。常言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为毕业生就业开创一条坦途,我们曾经历过艰难的摸索与探究:如就业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业创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等。当前,学院建有专门的就业网,构建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信息查询网络服务平台,2012年9月至今,在学院招生就业网站发布需求信息1036条,用人单位总数1036家,提供岗位数32000余个,组织网上招聘会、“远程可视系统”网上面试多次。
回首这段满是荆棘的探索路,尽管百般艰辛,但于我们化院人来说更是幸福。每当就业工作遭遇瓶颈时,院领导们跟并肩作战的化院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路走对了,咱就不怕路远”。是呀!时至今日,我们用汗水与智慧开创了一条属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就业创业之路:
学院于2011年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三年不断线”就业教育,通过构建“三年不断线”教育体系,提高了就业创业教育质量。即以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了一个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年级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职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进行就业素养及技巧教育;三年级引导毕业生择业、乐业、创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实现了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
众所周知,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将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程的必修内容,将创业专题讲座、创业实践活动列为社团活动、学院各种竞技竞赛的必选内容等举措,真正实现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职业、就业、创业“三年不断线”的新模式得到了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就业创业示范校评选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并于2013年成功立项为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高专示范建设项目,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专、湖南安全职院、湖南石油化工职院等院校推广运用。
通过实施“四三”机制,开拓规范了就业市场。“四三”机制即一方面“四管齐下”开拓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三项制度”规范就业市场,两者不分先后轻重。
“四管齐下”开拓就业市场具体分解为:一是走出校门找市场,学院每年派出4-7个小分队,深入省内外重要工业城市开辟、考察市场;二是稳定行业主市场,依托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优先董事会成员挑选毕业生;三是院内自己建市场,学院全年不定期开展多次专场招聘会,并于每年6月和12月在校内举办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四是校企共建订单培养市场,近三年来学院为湖南丽臣、湖南海利、宁波万华、关西涂料、中天合创等省内外企业共定向培养学生600余人。“四管齐下”的具体实施,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确保了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逐年增长。据统计,学院2012届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7个以上,2013届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7个以上,2014届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9个以上。
此外,学院在多年的就业市场建设中形成了三项制度确保用人单位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权益。一是考察制,学院对于新增用人单位必须经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情况,落实企业各项宣传是否属实,力争让毕业生工作安心、家长放心。二是准入制,学院对用人单位坚持两“不”原则:一是对企业大规模招聘普工说“不”;二是对于招聘资质不够的企业说“不”,如工资待遇太低的企业、对专业没有要求的企业等。三是淘汰制,对由于企业原因造成毕业生稳定率低于70%的用人单位实行淘汰,婉言谢绝该类企业再次来校招聘。三项制度的实施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开展项目研究与实践,提升了就业创业工作水平。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并在相关教学、研究、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3项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 2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其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因其在学院建设实施后效果突出被立项为2013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高专示范建设项目4个项目之一,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专、湖南安全职院、湖南石油化工职院等院校推广运用。
学院通过构建“三年不断线”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就业教育,切实提高了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与管理夯实了就业创业工作基础,2010年、2012年学院两次获得省教育厅组织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等级,2014年11月18日迎来了第三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检查。2013年11月首批成为湖南省教育厅从全省73所高职院校中评选出的4所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之一,开创了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也给学生、家长及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统计,学院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13%,专业对口率为86.48%;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80%,专业对口率为86.59%;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14%,专业对口率为86.61%。就业率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位居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前列。应用化工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品牌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用人单位层次也普遍居高,来学院招聘企业多为大型央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如中国石化、中海油、宁波万华、中天合创、浙江巨化、云天化、湖北宜化、三一重工、江西铜业、南车集团、北汽控股、宝山钢铁等。
学院在近三年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院毕业生绝大多数能适应岗位的用人需求和工作要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发展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岗位履职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毕业生上岗一年内,80%成为用人单位基层操作技术骨干;上岗三年以上,50%成为单位基层管理、技术干部;上岗10年以上,约45%成长为用人单位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此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深入开展,毕业生的岗位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如工作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罗水清,毕业三年内便成长为公司技术能手,参与新项目开发;就职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010届毕业生刘健,因参与公司10多项新产品试制,攻克了15项技术难关,配合完善了9种生产工艺,提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60多项,独创6项新加工方法被评为2014年长沙市劳动模范。与此同时,学院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显著提高,如毕业生刘启东创办了销售收入高达3亿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企业——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成为省内知名的企业家;毕业生邱晓川瞄准湘西特色民间食品——泡菜,创办泡菜销售机构,成为远近闻名的“泡菜大王”;2013届数控专业毕业生唐欣毕业即创办长沙长欣模具教义有限公司。正所谓“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院就业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之路已经开始,也将永远继续。
(党委宣传部)
编辑:oyl